远征的安全文化传播实践和成果

2020-05-10 0

5.12”,这是一个灾难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汶川大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一、远征将推崇“绿色安全”为企业使命



远征公司的企业定位是“传播绿色安全——做最安全的防雷公司”。
“绿色安全”、“防雷网络化”、“接地产品化”、“智慧防雷”是远征公司坚持十数年的努力并取得的巨大成效。



远征公司通过同“产-学-研-管-用”多方合作推广“绿色安全”,通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独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离式防雷接地技术”,为广大信息领域的建筑、电力、通信、军队“提供不依赖接地电阻值的防雷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并将传统的防雷技术实现“网络化”推出“防雷宝”服务于中国通信网络建设,推出“防雷+安监系统”服务于危化、易燃易爆、人口密集等场所,首次实现“防雷”和“安全生产”全面的结合。


目前,远征公司的“绿色安全”“隔离式防雷接地技术”相关产品已经在通信、电力、建筑、气象、军队、水利等行业有60000多个局站的应用,将原雷击故障率从5-10%下降到1%以下,为国家节约土地18万亩;减少土地污染36万亩;减少钢材使用12万吨。


该项目被WWF世界自然基金组织评为“2019年创行者”(全国仅5个项目),该项目的推广将应用于“5G通信网络”的整体建设方案、智慧和绿色建筑方案,与中国铁塔公司、中国建筑等单位共同打造“绿色铁塔”“绿色建筑”创新模式,同时,融合于城市多功能智慧杆,构建高安全性的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该技术秉承“绿色安全”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绿色化、标准化防雷防护方案,为中国的绿色带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深圳市的多功能智慧杆建设已经将远征隔离式防雷接地技术作为重要技术纳入建设标准,并已经应用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中。


目前,该技术已经颁布了由远征公司和中国铁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通信研究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南方电网、国家电网、深圳市工信局等单位编写的建筑、通信、气象、智慧杆等系列标准。如:

  • 国家建筑标准《GJBT-1352 (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设计手册)、

  • 气象标准《T/CMSA0015—2020隔离式防雷与接地保护装置及系统技术要求》、

  • 通信标准《YD/T 3007-2016小型无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 通信标准《T/CAICI4-2018 通信基站隔离式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要求》、

  • 深圳地方标准《DB4403/T 30—2019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




二、远征历经十几年创新的“隔离防雷、智慧防雷”,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理念



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著名的风筝实验及避雷针的发明开创了人类对抗雷电的历史。260多年沿用至今的避雷针防雷技术需要建造庞大的接地网,耗费大量钢材和化学降阻剂,对土壤造成严重的镉污染。随着现代高科技设备对防雷精度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防雷技术已无法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隔离式防雷与接地技术,采用电子设备替代传统的接地工程,从根本上抑制因雷电引起的地电位反击,并阻断来自电源线和信号线的雷击电流侵入,从而更好地保护设备安全。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节省建造接地网所需钢材达80%以上,减少50%以上土地占用,并杜绝使用降阻剂,避免土地污染,是一种更节能、环保、高效的创新防雷技术。


该技术将接地工程产品化、标准化、可视化,并首创提出“简易地网+系统防护”的智能防护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通信、电力以及国防建设等领域。



预计未来5 年,该技术在通信、建筑、电力等行业的推广比例可达 30%,可形成的年碳减排潜力达 48 万 tCO 2 。



三、“绿色安全”技术的推广过程其实就安全文化的传播过程和实践过程



一种新的技术创新一定是文化理念的创新,必定会遭受很多阻力。


地心学和日心学的斗争持续了200多年,布鲁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受了火刑。


人们逐步认识到,仅靠引雷入地唯一解决方案,在很多场景下难以满足安全的要求,需要完善和提高。


远征的“隔离技术”通过科学论证,实验室、现场都已经证明其科学性、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如何让该技术更快的为人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服务?




远征人认为:新技术坚持推广、坚持宣传、终有会成果


(一)申请专利。远征隔离技术已经获得10项发明专利、几百项实用新型和著作权专利,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年中国国家专利优秀奖》及广东省的专利奖。


(二)工信部科技委组织评审并推广。远征公司花了6年时间在在最艰难的、雷击最多、损坏频次最高、损失最大的通信基站进行对比应用,其应用成果得到客户的认可。

2003年到2008年远征在湖南移动的长沙、邵阳、娄底、郴州共433个基站长达6年的应用,通过现场验收后再提请工信部科技委评审,2009年通过工信部鉴定并提出了推广意见。


(三)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建议也是一条推广之路。新疆电信、移动、联通,以及新疆的北疆调水工程全网都采用的“隔离技术”,解决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和防雷问题,且不用“降阻剂”这种高重金属污染材料,具有更好的保护水源和环境的作用。

为此,新疆全国人大代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推广环保型防雷接地技术》的提案,建议全国推广,工信部主管通信副部长杨学山签发了《答复函》并由工信部组织了全国推广会。


(四)“隔离技术”持续的宣传得到了更多国家机关的认可,为推广该技术做好了理论、政策、法律等国家导向方面的支持,最终进入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该法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在建筑、通信、电力、交通、水利等领域的信息、网络、防雷、接地等建设工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防止土壤污染。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降阻产品。”

这条法律是远征公司在国家发改委的帮助下,争取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环保委员会的支持写进的法律。

这是中国法律中第一次将“防雷、接地”字样写进法律,体现了国家和人民对防雷、接地安全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五)纳入了国家、政府、军队支持目录,成为了世界组织认可的环保技术

▲ 2017年纳入国家发改委节能《国家环保节能重点推广技术目录》;

▲2017年选为《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民融合重点推广技术15项之一》

▲2018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 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组织(WWF)将远征隔离防雷技术评为“世界最具减排潜力的环保技术”,并授予《2019年WWF创行者》称号(全国仅5名)。




四、文化的传播必须持之以恒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以毛主席《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远征”作为公司名,以工匠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以“构筑绿色环保智能防雷新世界”为使命。提出“防雷网络化、接地产品化”的技术路线,坚守十九年,未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远征的企业精神口号“路虽远、心必征、征必克”就是从文化传播当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坚实底蕴的标识符号。





To Top